——我市产业转型攻坚行动热潮激荡
发展是硬道理、产业是硬支撑。实施产业转型攻坚行动是淮南重塑优势、重振雄风的不二选择、必由之路。
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要坚决破除资源依赖思维定势,牢牢把握转型发展的主题不动摇,把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作为重要支撑,把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作为主攻方向,全力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大力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聚焦产业转型,我市在大局上谋势、在关键处落子。市发改委会同相关部门和县区园区,坚持二产“扩量提质增效”、三产“锻长补短”,集中力量、深入谋划、扎实推进,着力推动存量变革、增量崛起、变量突破,淮南大地激荡起火热的产业转型攻坚热潮。
潘集电厂、云谷大数据产业园等续建项目快马加鞭;一道新能源光伏组件、客来福智能家居产业园等新项目跃跃欲试;高新区高端智能制造产业园、毛集实验区文化创意产业园等谋划储备项目前期工作紧锣密鼓……
重大项目发力迅跑,为产业转型注入强劲动力。截至目前,全市亿元以上产业类项目372个,总投资2931.13亿元,2022年计划投资304.63亿元,其中计划新开工项目133个。新兴产业项目、传统产业项目、现代服务业项目三架引擎共同驱动,推动淮南奋力迈向“奋楫逐浪天地宽”的新格局。
谋增量崛起:让新兴产业“新树长强枝”
审视我市作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不仅要“赶考”更要“补考”。“十三五”期间,受去产能等因素影响,全市煤炭产量由2015年的8198万吨下降至2020年的5730万吨,降幅达30%。在此情况下,不仅要补减量、还要扩增量,量从何而来?
聚焦新兴产业挖潜力、求增量、要未来。市委、市政府谋定而动,于2021年9月制定出台《关于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十大新兴产业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新兴产业聚集地的意见〉的实施方案》,明确了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生命健康、绿色食品六大产业为我市新兴产业的主攻方向。
在重磅政策加持下,龙头一马当先,加速聚链成群,“新兴之火”越烧越旺。
走进淮南高新区产业园安徽灰熊视创科技有限公司,现代化的流水线上,工人在聚精会神地组装智能显示器。同样在安徽贝可科技有限公司车间内的生产线上,也是一片繁忙的景象。
淮南高新区全力打造华东智慧显示研发中心集群、生产制造集群、配套服务集群,初步实现从零部件到整机生产的商显行业产业闭环。小到液晶模组、手机屏幕等,大到液晶屏幕、电子黑板、工控领域,入驻企业已成为BOE、长虹、康佳、TCL、熊猫、清华同方等众多知名品牌的主流供应商。
这样的节奏就是新活力的节奏。淮南经开区生命健康首位产业的发展图谱日渐清晰,安徽(淮南)现代煤化工园区新材料产业集聚独树一帜……县区园区各打各的“优势牌”,各炒各的“特色菜”,一批成长性强的新兴产业集群正在有力构建。
虽然不是全部,但我市战新产业发展的亮眼数据,还是可以充分佐证:新兴产业正成长为推动淮南转型发展的新兴力量。
2021年我市战新产业“质”“量”持续提升,251家战新企业完成产值378.2亿元,增长21.8%,超出年度目标6.8个百分点,占全市规上工业产值比重25.9%。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节能环保产业全年分别增长36.1%、37.4%、97.8%。新兴产业带动经济新动能不断积聚,经济增长点加快培育,强劲发展活力必将喷薄迸发。
寻存量变革: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
2020年全市煤电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81亿元,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高达69%,2021年这一比重依然居高不下,达到70%。毋庸置疑,煤电产业依然举足轻重,仍是淮南经济不可撼动的基本盘。
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推动“煤电化气”等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全力打通煤电化气产业链路径,切实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把握时与势,一方面做精做优煤电产业,坚持煤电、煤化、煤气、煤废利用一体化发展,另一方面加速传统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只有两翼齐飞,才能让支柱产业变优势产业,让产业长板更长,淮南转型之路才能更“通”。
煤电共进。向北跨过淮河,在广袤的田野上,潘集电厂一期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建设。这是我省第二批“煤电联营”重点推进项目,总投资59.5亿元。项目建设始终保持高质量,重要里程碑节点按期完工,累计完成投资22.4亿元,一期工程建成后每年可供电约66亿度,年产值23亿元以上。
煤化深耕。一批高技术、高附加值、高效益且环境友好型的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项目纷纷落户安徽(淮南)现代煤化工产业园,中安联合、安徽嘉玺、远达催化剂、舜天高性能树脂、蛇床子素、有机硼酸、脂环二醇——煤化工产业链愈发壮大。
煤气联动。淮河能源集团把天然气产业作为战略发展的新方向、转型发展的新希望,努力构建“上游有气源、中游有管线、下游有市场”的天然气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去年以来稳步推进天然气管线建设,截至10月累计完成长输管线施工81公里,逐步形成具有区域控制力的“支线+市场”模式。
淮南作为能源重镇,正向着打造千亿煤电化气产业链的目标昂首奋进。
就在1月,我市高质量完成了“十四五”工业发展规划,确立了我市传统产业的发展重点,即:改造提升煤炭、电力、绿色化工、绿色建材、纺织服装五大传统优势产业。由此可见,做精做优煤电化产业,加快推动以煤为基的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机、展现新活力,是我市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
未来,如何在“双碳”战略下走好低碳绿色发展之路?我市利用特有优势,积极抢占绿色能源新赛道。2022年全市初步纳入开工计划的光伏项目共6个,总投资67.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5.3亿元。绿色能源项目作为我市转型发展新的抓手,将成为实现淮南蜕变新的“风口”。
待传统产业化茧成蝶,淮南必将迎来转型发展的高光时刻。
求变量突破:让现代服务业“大树开新花”
尽管我市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15年的11.8:44.8:43.4调整为2020年的10.9:39.8:49.3,实现了从“二三一”到“三二一”的重要转变,但与淮南高质量发展、在全省奋勇争先的目标仍有差距。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是淮南“十四五”实现新突破的关键环节,是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方面。
围绕“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我市着力“锻长补短”,聚焦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和重点载体,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商贸服务、科技服务等行业,让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让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
截至2021年11月,我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4%。广播电视电影制作、研究和试验发展、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72.5%、60.1%和28.7%。
对互联网企业有相当吸引力的云谷大数据产业园一期在淮南高新区拔地而起,正在全力招商。项目总投资约10亿元,分三期建设,预计2023年全部建成。这个项目的魅力究竟在哪?开发商是中国云计算行业领军企业华云数据集团,企业技术和服务优势一骑绝尘,入驻云谷大数据产业园,可以享受到从企业前期申报、融资到后期经营、生产等全程、全方位服务,令入驻企业无后顾之忧。
大通区淮南港洛河作业区项目加速推进,新桥产业园丰树物流园项目开工在即,高新区中央公园商业综合体项目深入谋划——
截至目前,我市亿元以上现代服务业产业项目35个,总投资341.8亿元,2022年计划投资47.12亿元,计划新开工项目15个。
吃有美食、穿着精神、行开小车、游享优景、购物方便、娱乐有门……服务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延伸,让淮南这座内陆城市日渐散发出浓浓的现代气息,这才是淮南市民期待的小确幸。
记者 周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