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工业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12月1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振作工业经济运行 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 (以下简称 《方案》)。 《方案》提出,打通堵点卡点,确保工业经济循环畅通;挖掘需求潜力,拓展工业经济市场空间;强化政策扶持,健全工业经济保障措施;优化发展环境,促进工业经济行稳致远等四方面,共16条举措振作工业经济运行,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刘文强表示, 《方案》从供给、需求、政策等方面多措并举,在精准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堵点卡点、挖掘市场需求潜力、强化政策扶持、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推出 “一揽子”政策举措,打出稳定工业增长 “组合拳”。
提振信心 稳定工业增长预期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工业稳则经济稳。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表示,未来一段时间,疫情引发的供给扰动、需求下滑、预期不稳等影响仍将持续,我国工业经济稳定运行和高质量发展继续承压。 《方案》就全面利用数字技术打通堵点卡点、扩大需求、助推绿色发展等方面做出系统部署,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方案》的出台,对提振市场信心、提高运行质量、加快工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将有助于积极化解当前面临的各种突出问题和潜在风险,提振市场信心,稳定工业增长预期。”刘文强表示。
刘文强表示,工业高质量发展要以经济平稳运行为前提,加快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 《方案》一系列措施的落地有助于稳定工业经济增速,提高发展质量,推动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刘文强指出, 《方案》有利于做好今明两年政策衔接,实现 “十四五”良好开局。 “十四五”开好局,对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具有重大意义。今年前三季度,我国GDP增长9.8%,两年平均增长5.2%,增速较疫情前6%以上的增速有所回落。稳住今年四季度,对巩固疫情以来的发展成果、争取明年一季度 “开门红”、尽快回归常态化发展至关重要。 《方案》立足今年,谋划明年,承前启后,将为工业平稳运行和高质量发展营造更加良好的政策环境。
稳链固链 畅通工业经济内外循环
《方案》提出,要打通堵点卡点,确保工业经济循环畅通。扎实推进能源安全保供,多措并举有效增强能源消费总量管理弹性,保障工业发展合理用能;做好大宗原材料保供稳价,大力增加大宗原材料市场有效供给,灵活运用国家储备开展市场调节;保持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顺畅,聚焦新能源汽车、医疗装备等重点领域,实施重点领域 “1+N”产业链供应链贯通工程。
余晓晖表示, 《方案》将 “打通堵点卡点、确保工业经济循环畅通”作为首要任务部署。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对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和重塑的作用日益凸显。敏捷补链固链,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数字经济实现全链条泛在互联贯通,有效减少信息摩擦,实现供需对接,助力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动态调整产品品类、优化产能,对市场需求变化做出敏捷反应。
“数字经济能有效提升供给质量,促进供需高水平互动,是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余晓晖表示,必须抓住机遇,更好发挥数字经济对畅通工业经济内外循环的作用。
刘文强表示,供给重在 “稳”上发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高质量发展的主线,供给稳定也是今后稳固经济基本盘的关键。 《方案》从三方面入手稳定工业生产:一是稳供应。重点聚焦能源安全保供、保障民生和重点用户用能需求、保障工业发展合理用能三个方面,缓解前期限电限产造成的震荡。二是稳价格。通过增加大宗原材料有效供给、完善国家储备调节机制、强化大宗商品期现货市场监管等手段,遏制过度投机炒作,稳定价格预期。三是稳产业链供应链。一方面建立苗头性问题预警机制,及时处置潜在风险;另一方面重点保障产业链供应链重点环节、重点企业平稳运行,减少突发事件对产业链供应链冲击,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循环畅通。
挖掘潜力 拓展工业经济市场空间
《方案》明确,要挖掘需求潜力,拓展工业经济市场空间。促进重大项目落地见效,在5G、千兆光网等领域布局一批新型基础设施项目;大力推动企业技术改造,在钢铁、有色、建材、石化、煤电等重点领域组织开展技术改造;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深入推进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前瞻谋划未来产业;释放重点领域消费潜力,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加快充电桩、换电站等配套设施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家电等领域推出新一轮以旧换新行动,鼓励开展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绿色建材下乡行动,面向北京冬奥会转播等重大场景促进超高清视频落地推广;提高外资利用水平;推动外贸稳定发展,推动构建支撑“全球采购、全球生产、全球销售”的国际物流服务网络。
余晓晖表示,需求不足是当前经济复苏弱于预期的重要原因。挖掘需求潜力,是振作工业经济运行的有效抓手。 《方案》把 “挖掘需求潜力,拓展工业经济市场空间”作为第二大任务部署。数字经济是扩大有效需求的主引擎,信息消费扩大内需规模,数字贸易拓展外需空间,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扩大有效需求。必须更大力度释放数字经济在提振消费需求、扩大对外贸易、拉动有效投资方面的潜力。
刘文强表示,需求重在 “振”上发力。扩大有效需求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环节,是拓展供给空间的重要手段。刘文强表示, 《方案》从提振需求、挖掘需求潜力等方面采取多项措施:
一是提振投资。一方面加快实施 “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通过大项目大投资来提振需求;另一方面大力推进重点领域企业技术改造,开展智能制造业工厂建设,促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通过转型升级来提升增强潜力、增强发展后劲。
二是提振消费。加快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型消费加快发展;加快新能源汽车应用,鼓励家电以旧换新、提升品牌消费和线上消费等促进高端消费发展,深挖消费潜力。
三是提振外贸外资。以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外商投资产业目录等为引领,进一步增强制造业对外资吸引力;通过出口信贷政策、构建全球物流网络等措施,着力降低企业出口成本,巩固外贸持续稳定向好势头。
聚焦重点 护航工业经济行稳致远
《方案》强调,要强化政策扶持,健全工业经济保障措施。完善重点行业发展政策,持续巩固提升钢铁化解过剩产能工作成果,完善汽车产业投资管理,支持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优化石化产业规划布局,实施5G应用 “扬帆”行动计划;优化重点区域政策体系;强化能效标准引领;加大制造业融资支持;破解企业用工难题。
《方案》指出,要优化发展环境,促进工业经济行稳致远。减轻中小企业负担,落实好支持制造业中小企业的助企纾困政策;优化市场环境,建立完善 《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专项执法检查常态化机制,落实好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加强制定政策的事先评估和事后评价。
刘文强表示,政策重在 “准”上发力。政策扶持引导是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精准护航对工业行稳致远至关重要。 《方案》延续宏观政策预调微调和跨周期调节的总基调,在结构调整、精准发力方面提出一揽子政策:
一是聚焦重点。重点产业既关注钢铁、汽车、石化、船舶等产业结构性调整,也关注5G、两业融合等新产业新业态培育;重点地区既关注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京津冀、黄河流域等区域发展部署,也关注产业转移示范区的缓冲作用;重点企业主要聚焦多重压力下的中小企业,在财税金融等方面做出系列部署,力求政策精准滴灌,效果事半功倍。
二是聚焦要素提质增效。技术方面,强化能效标准引领,提升传统产业节能降碳水平,适应我国 “双碳”发展需求。资本方面,加大制造业融资支持,通过完善制造业中长期融资机制、创新 “银担”合作、“补贷保”联动试点等配套支持政策、深化产融合作等手段,引导金融资源向制造业、绿色低碳领域汇聚。人才方面,围绕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完善劳动力供需对接、完善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基础设施等方面,破解企业用工难题,为工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